德育园地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>学生成长 >>德育园地
国旗下的演讲——重阳节
发布时间:2018-11-12 17:02:02   发布人:匿名   信息来源:暂无   点击次数:3,678

     明天,就是农历9月初9,重阳节了。大家应该都学过王维一首诗——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诗人正是借重阳节的风俗,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。

    每年的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,也叫重九节。在《易经》中,就把“九”定义为阳数,指天之高为“九重”,九月初九,日与月皆逢九,故曰“重九”。这一天,也就是“重阳节”。在中华传统观念中,双九还是生命长久、健康长寿之寓意,所以后来重阳节也被立为老人节

    在战国时代,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,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祭祀活动。后来这种活动影响了民间,不少人在这一日祈求长寿,发展到魏晋时期,赏菊、饮酒的习俗在民间逐渐定型。晋代文人陶渊明在《九日闲居》诗序文中说:“余闲居,爱重九之名。秋菊盈园,而持醪靡由,空服九华,寄怀于言”。唐朝时,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。

    说到重阳节,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登高望远,赏秋,赏菊,插茱萸,还有美食爱好者们的重阳糕。孟浩然就曾写过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。李白也写过“九日天气晴,登高无秋云。造化辟山岳,了然楚汉分。”

    那么,为什么会有登高这些习俗呢?

    有一个说法是,相传东汉时期,有一个瘟魔,只要一出现,天天有人丧命。一场瘟疫夺走了一个叫恒景的青年的父母,他自己也差点因病丧命。于是,他决定访仙学艺,为百姓除魔。恒景不畏艰险的路途,找到了一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,并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。

有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你本领已经学成,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。”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并且密授辟邪用法,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。

    9月初9这天早晨,瘟魔果然出现。但它扑到山下,闻到了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,便戛然止步,脸色突变。于是恒景手持宝剑,几招之内就把瘟魔刺死剑下。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后来人们也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。

    也有人考证登高其实是源于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。《礼记·祭法》就曾记载: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,“登山祈福”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。卢照邻也曾经写过“九月九日眺山川,归心归望积风烟。”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令人心旷神怡,能健身祛病。

    现在,许多地区仍保留着重阳节的习俗,比如就在我们上海,豫园每年都会办菊花会。在安徽的铜陵县,人们依旧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,迎接山神。

    明天的重阳节,可能登不了高也望不了远,但我们还是能以“老人节”的名义和形式来庆祝它。所以,别忘了给家中的老人送上一份祝福。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,可以尝试着做一道菜;和老人们不住在一起的,花个几分钟,拿起电话,要知道,你的一句问候和祝福,或许是他们节日中最大的惊喜。别忘了,明天,是他们的节日。

初二8班盛嘉容.JPG


  • 初二8班盛嘉容.JPG
    预览
国旗下的演讲——从“进博会”形象宣传片看上海 国旗下的演讲——勤于思考,精于学习